2020年闲置土地处置率79.5% 位列全省第一
2021年截至11月30日闲置土地处置率74.1% 暂列全省第一
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厦门市闲置土地处置经验做法供全省学习借鉴!
近年来,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行为,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五年存量清零,全面遏制新增”的总体思路,通过倒排时间计划,优化技术力量,细化处置流程,依托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后监管平台及项目全流程数据库建设,促进监管手段由“智能管理”到“智慧服务”升级。
在多方面发力、多角度部署、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之下,全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01 发挥法律赋能作用 合力推进历史疑难项目处置
按照“促进一批开工、促进一批提速、促进一批退出”的基本原则,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发挥律师团队作用,多措并举,以法推动历史问题解决提速增效。
1依法依规,各个击破
摸清项目基本情况及历史问题,根据项目审批、土地闲置费缴纳等情况,分析土地闲置原因,巩固证据防患法律风险,结合项目基本事实依法依规提出下一步处置建议,形成《法律意见书》共14份,主动定期组织对法律意见书有疑问的分局,请法律顾问逐一进行沟通指导。
2因地制宜,灵活处置
严格按照处置程序和要求,根据项目按收回或促动工处置的分步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主体等内容,形成《闲置土地项目处置计划》共31份,夯实工作基础,为可能出现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做好充分应对准备。
3稳抓落实,开展督办
由厦门局效能办开展督察督办,下发《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开展上海督察局及审计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效能督办的通知》,将处置工作纳入效能考核,切实推进历史疑难项目的处置进度。
02 分解流程细化环节 精细管理闲置土地全链条处置
为不断提升闲置土地处置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准度,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原有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处置的三大板块管理基础上,颗粒化、精准化全链条业务,促进闲置土地精细化管理。
1拆解、细化管理流程
将流程分解为闲置土地调查、闲置土地认定、政府原因(尚未消除)闲置土地处置、用地置换、协议收回、企业原因闲置土地处置、土地闲置费征缴、闲置土地促动工、土地收回决定书下发、闲置土地收回等10项子业务,使闲置土地全链条管理不留死角。
2规范操作程序
明确各子业务发起条件、办理要求、办理时限、办理人员、出具材料,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实现闲置土地的精细化管控,有效提高处置效率。
03 智能化全流程把控 助力推动闲置土地“踩点处置”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智能化管理,确保从源头上防止形成新的闲置土地,实现闲置土地“踩点处置”做到“产生一宗,处置一宗”。
1闲置土地全链条在线办理
将闲置土地管理的10条子业务流程通过平台进行固化,做到闲置土地处置全链条管理“流程自动流转、数据全面记录”,通过平台的数据基础,简化闲置土地处置信息填报,提高监督管理效率。
2构建闲置土地智能管理体系
对建设项目进行实时跟踪,通过系统对即将开工违约的项目进行自动预警,自动派发进行督促跟踪,有效防止新增闲置土地产生;
依据处置规则,明确各子流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每一环节结束后,系统自动发起下一环节流程,分派到办理人员名下,推动监管责任人按照流程要求踩点办理,确保违约项目不遗漏、处置环节全跟踪,全程留痕、全程可追溯自动及时处置。
04 严格执行常态化通报 加速保障闲置土地处置进度
为加速推进厦门市供而未用及闲置土地处置进展,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确保各区、各分局相关责任人履职到位,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严格执行每月通报制度,定期于每月底统计本月相关进展,计算各区排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督促各区对照任务清单,进一步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突出重点、层层推进,确保提前完成任务。
今年截至目前,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形成11稿供而未用及闲置土地处置情况通报。【福建自然资源公众号 厦门资源规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