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在实现生态省战略上接续前进,奋力开拓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俞文峰出席发布会,并就以下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答记者问
工人日报:请问自然资源系统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参与部门,近年来的主要作为和成效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俞文峰:在生态省建设战略实践中,自然资源系统始终扛牢政治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深入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在优化布局、系统治理、集约利用、改革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美丽福建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一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形成。构建以“三区三线”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确定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整合全省各类空间规划和管制要素,基本建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水平居全国前列。严守生态、耕地两条“红线”,将27.5%的省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涵盖了全省7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不断强化。
二是全省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筑牢。立足“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的生态安全格局,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实施21个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投资230亿元,修复森林、湿地、矿山58万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有效提升。闽江、九龙江“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莆田湄洲岛等6个海岛被授予全国“和美海岛”称号。泉州晋江“蓝色海湾”项目、三明大田废弃矿山修复项目、福州滨海新城海岸带修复工程等一批项目被纳入国际或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三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强度双控,出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制度50余项,全省开发区地均效益年均提升4%。十年战略找矿目标全面完成,钨、钴、晶质石墨等战略性矿种找矿工作实现突破。落实土地利用“增存挂钩”制度,盘活土地、海域近100万亩,4次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奖励省份,助推古雷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要产业项目落地见效。泉州市成为全国首个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
四是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在全国率先出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完成“六江两溪”及部分重要海岛和保护区的权籍调查,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广清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16.5万宗、面积2059.8万亩,抵押贷款476.7亿元,拓宽林农林企融资渠道。制定13条激励措施,吸引近8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修复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等5项经验做法列入典型案例。
香港镜报: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在下一步工作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生态省建设?
俞文峰:感谢记者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下一步,自然资源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两统一”核心职责,大力推广并创新发展“厦门实践”经验,以高水平保护修复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中奋勇争先。
一是坚持规划战略引领。深入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加快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国土空间“一张图”在“批、供、用、补、查、登”等环节的运用,逐步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是坚持系统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细化管控规则,规范涉及红线的用地、用海、用岛审批。注重陆海统筹、系统修复,力争“十四五”期间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9万亩、滨海湿地1.95万亩、岸线60千米,科学谋划好“十五五”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方位加强项目监管,坚决防范以生态修复名义行资源开采、毁坏生态之实,确保生态修复项目经得起时间和大自然的检验。
三是坚持资源高效利用。积极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抓好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地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创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落实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化“占补平衡”改革,深入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三年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努力建成一批“百亩方、千亩方”集中连片耕地,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拓展海上发展空间,加强岸线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海域使用分层设权、立体利用,支持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向深远海发展。
四是坚持生态价值转化。持续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改革任务,逐步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最大化。坚持数字赋能,推动各类资源数据汇聚、集成、开放、共享,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和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建设,将现实空间真实、立体地“跃然纸上”。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为“两山”转化提供“福建样本”。【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