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手握“金刚钻” 护航“生命路”——看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如何探索独具特色的地灾监测预警之路
日期: 2024-05-11 16:39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从试点到推广,实现专业监测全覆盖;从选点到定点,实现靶向发布精准化;从单一到多元,实现发布渠道再升级;从延迟到提早,实现预警预报马上知;从求稳到提效,实现支撑服务新突破.......一次次“飞跃”正是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多年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监测中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面对突发地质灾害,迅速响应、积极服务、靠前指挥,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之路,用技术搭建起防灾减灾“高速路”,用责任和担当筑牢“生命工程”。

  点面结合

  专业监测全覆盖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种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特别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频发。如何应对挑战?监测中心不断探索应对之策。

  2023年“海葵”台风在我省诱发极端强降雨,福州市闽侯县普降暴雨。9月6日0时31分,为防抗台风忙碌了一天的闽侯县竹岐乡竹西村溪口自然村村主任肖继祖刚刚睡下,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你村肖祖林房后崩塌倾角仪触发橙色预警,请抓紧按预案处置,立即组织受威胁村民转移,并加强巡查监测……”这是监测中心根据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点监测仪器发出的预警信号,电话通知当地村干部对险情进行临灾处置。随即,肖继祖组织受威胁村民避险转移,并将处置情况通过手机APP上传。经事后核查,该监测点发生小型崩塌灾害,土方量240立方米。此次预警,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来临时,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是关键。监测中心持续深化“人防+技防”体系构建,坚持早建设、广覆盖,不断织密防灾减灾“防护网”。

开展汛期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检查

  三年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统一安排下,我省持续建设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点2663处,共安装监测设备19485台(套)、传感器27705台,国家级群专结合专业监测仪器分布61个县(市、区),为及时发现灾害险情提供技术保障。

  为持续强化闭环管理,实现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提高群测群防科技含量,监测中心还建成“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综合管理平台”,推出“福建防灾APP”小程序,平台累计发布预警信息219条,及时指导863名群众紧急转移,成功避免人员伤亡。监测预警设备的专项管理平台——“福建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获得2022年福建省地理信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精准预警

  未雨绸缪“跑”在前

  “受‘杜苏芮’台风影响,预计我省漳州、厦门大部,龙岩东部,泉州南部过程雨量将超过250mm,三明、莆田大部,龙岩西部,宁德东部,南平西南部,泉州北部,福州东南部和东北部过程雨量将超过100mm,上述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请早部署、早防范,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这是去年7月“杜苏芮”台风来袭前该中心发送的地灾预警短信,提醒相关地区做好防御工作,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

  自然灾害面前,“分秒之间就是生死之差”。让预警跑在灾害之前是应对灾情的有效手段。监测中心不断强化精准预警工作,做到预警到乡、通知到村、转移到人,筑牢安全避险“屏障”。

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研判

  去年7月以来,“杜苏芮”“苏拉”“海葵”等台风接连登陆我省,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监测中心充分发挥省、市、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自动化预警系统的作用,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展示、快速分析、自动化制作和一键发布等功能具体细化到行政村,实现省、市、县地灾预警业务集约化管理,第一时间将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威胁群众,显著提升地灾应急工作能力。

  去年台风频发时期,该中心共发布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65期(实际发布42期,中间研判23期),累计发布预警信息短信、资讯840多万条。同时,增设地灾预警提醒短信,按照台风登陆前后不同时段制定相对应内容的提醒短信。

  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将预警产品自动匹配到村,增加自动统计功能,输出每次预警产品涉及的村居数量,为村居行政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服务。

  信息共享

  发布渠道多元化

  在地质灾害来临前,最关键的就是灾情信息的传达。短信,是地灾预警的主流传播渠道之一。如何让灾情第一时间传递到受威胁群众的身边?畅通信息共享的渠道迫在眉睫。

  监测中心依托全省集约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持续拓宽地灾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的覆盖度。

  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气象局在实现气象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无缝链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链,根据省、市、县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预警信息产品,做到灾情信息早送达、马上知,构建了全省“一通四达”多手段、广覆盖的全媒体预警信息快速传播“一张网”。

省、市、县地灾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展示

  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全方位的实时数据共享,包括全省逐小时降雨监测、72小时网格降雨逐时预报,以及地灾、降雨、台风路径等实时信息。同时,结合系统建立的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可自动输出逐小时、1km×1km网格分辨率的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客观产品。

  2023年,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已实现广播、电视、短信、网站、村村响、微博、微信、政务门户等28类711个渠道同步发布,并根据属地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预警信息产品。此外,在所有国产手机自带的天气预报程序中均可查收预警信息,真正做到预警成果共享。

  分析研判

  靶向发布“稳快准”

  闽侯县鸿尾乡濒临闽江之畔,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每年汛期,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常常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房屋倒塌、道路受损、农田被淹等。

  基于此情况,监测中心将该乡定为全省首个试点单位,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试点工作,实现预警信息的个别用户和区域用户的精准靶向发布。

  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靶向发布是一种基于通讯运营商基站的精准定位和运营商大数据的精准定向推送方式,通过基站覆盖和大数据技术综合分析出指定区域的常驻和漫游用户,并向他们发布提醒短信,实现地灾风险预警信息直通式、快速发布。

利用无人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危险时刻提前预判,才能临危不乱、稳妥应对。监测中心用好靶向发布系统这个“利器”,苦练“内功”、深耕不怠,为地方地灾防治工作打牢基础、做好支撑。

  结合前期预警信息短信精准靶向发布试点成果和预警实际,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联合开展地灾风险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同时,研究建立靶向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发布对象等全要素创新运行机制,向进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区的动态手机用户发布与预警等级相对应的预警提醒短信。

  集中攻坚

  专项行动显成效

  狂风暴雨、水位猛涨、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去年入汛后,“杜苏芮”“苏拉”“海葵”等台风为我省带来11轮强降雨过程,降水量破纪录,多地出现积涝,防控形势异常艰难严峻。

  灾情险情就是“命令”。监测中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枕戈待旦的警觉,持续关注台风路径和雨情变化情况,及时按规程发布地灾气象预警,尽心竭力做好地灾防御工作。

开展地灾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应急技术演练

  当台风逼近我国东南沿海时,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统筹安排下,监测中心及时派出工作人员赶赴现场,顶风冒雨指导各地开展地灾防御工作。台风防御期间,监测中心还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要求,及时派员进驻省防指,持续服务15天,参与会商调度50余次,制作汇报PPT50余篇;多次在夜间甚至凌晨,提出重点关注区域、防灾针对性意见,由省防指下发市、县执行,为我省防抗台风暴雨引发地质灾害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地质灾害,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省防指的工作要求,及时派出相关人员参加专项工作组和防台风督导组。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进驻省防指,为省防指会商决策、调度部署提供技术支撑。”这是省防指向省自然资源厅发来的感谢信,专门感谢参与防汛防台风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

  防灾工作一直在路上。

  “地灾防治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用好‘人防+技防’这个防灾‘神器’,有效化解重大地灾风险,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地质安全保障。”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周伟栋如是说。【海峡资源报 章巧灵 周玥 监测中心 江峰】